在海峽對岸的同胞習慣把品質這個名詞稱作質量。
在市場上面臨競爭對手之時,除了價格的差異化之外,最好遊說客戶的地方,便是質量上的不同。在質量這個議題上,業務人員可以努力地說自己的東西相較於競爭對手有多好,雖然價格顯現不出優勢來,但質量、性價比有多麼優秀。
但是,在現在現實狀態下,質量好壞的判定越來越難,大家的差異化也越來越小,一顆燈泡可以用1000小時和可以用1500小時,說實在的,絕大多數的消費者使用上是無感的。雖然質量這一名詞有嚴謹的國際規範檢驗判斷標準,但在消費的現實面來說,質量的重要性,往往比不上消費者對品牌意義與質感上的直覺判斷。
品牌意義與質感可沒有像ISO9001一樣的國際準則,有人說『公道自在人心』,但就因為關鍵點在"人心"上,所以就沒有"公道"了。
就買運動鞋這件事來說,明明知道都是在中國大陸東莞的某一家台資鞋廠所代工,質量價格幾乎無所差別,但是我個人就比較喜歡"打勾"而不喜歡"三條線";明明就是一樣的電器產品,好像某家賣場賣得就比另一家賣場要好。有點莫名其妙,但仔細想來,這就是感覺意義的問題,與公平正義無關,而是意識能量裡的某個東西在作祟。
所以,我會告訴出現在我面前的業務員,不管你是賣直銷系統,賣保險,還是賣房子、賣車子,不要老是說你的東西比別人的強在哪裡又好在哪裡,那是你被教導出來的分辨心理,我不必買單你的觀念。但是,你個人給我的感受就不一樣了,那是質感,那是品牌意義,是我的意識心裡面最有價值的部分。
批判別人的價格質量的業務,並不會提升你的質感;包容、讚賞所有存在的一切,反而是顯現出更高的質感價值意義的所在。
筆者曾是多年的科技公司的品質單位主管,品質系統管理代表,品質系統主任稽核員,今天說這些話好像有點鬧場來著。不過,這些是實話,更是真心話。
工作、事業是這樣,個人的人際關係不也是這樣?
沒必要去彰顯比別人優異的地方在哪裡,你就是你,你的品牌是甚麼?你給別人甚麼樣的質感?這才是真正的社會紅塵的修行功課所在,不是嗎?
詹玄塘
4.17.20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