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產品背後的精神有沒有專屬其原本的國家的特殊文化氣息存在,好像只要在國際地球村上被共同認知,這個產品、品牌,他(她)就是他(她),去探討、歸類都是沒多大意義的事。
這樣的東西不勝枚舉,如果談到迪士尼、談到可口可樂、談到海尼根啤酒、談到哈根達斯(Häagen-Dazs)冰淇淋,誰在乎那是那個地方的品牌? 反正,全世界都找得到。
文學家都有他們自己的名字,而名字也就鮮明地透露出他們從哪來的。但是其文筆、鋒芒、論調、特點…往往可以讓他們像國際化產品一樣,讓讀者不太在乎他們的國籍、他們的歸屬文化。但是能夠做到這點,還得要那些靠翻譯吃飯的另一類文學家夠瞭解這些人的文化屬性,並忠於原味(曾有人告訴我,余光中翻譯的梵谷傳,中文比原文還好,好得讓人極度不爽),別把別人給過度「同化」了。
我想要說的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
我個人的日文程度僅止於打招呼寒暄的基本會話,幸好村上常以英文的模式寫些東西,再加上中文翻譯有台灣繁體版與大陸簡體版的不同作家可以比對(會中文的另一個想不到的好處),讓我可以更加(自認為比較可以)接近這個廣受歡迎的日本作家的原本丰采。在無意間成了他的書迷,是一件讓我不太想四處嚷嚷的事,原因有些是因為台灣出版社使用了和廉價氾濫愛情小說同樣的書背設計,還有我這中年男子不好意思承認和年輕女孩一樣著迷於「村上式」的超現實幻想。
然而,村上春樹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雖然最後結果輸給了莫言的<紅高粱>,但也真正確認了「村上春樹」這個「品牌」打破國籍文化藩籬的程度不容小覷,很多人愛談村上春樹,不管有沒有真看的過他寫的小說、散文隨筆、評論。
他最被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在獲頒耶路撒冷文學獎時那段「雞蛋與高牆」的演講,有許許多多的人拿這個比喻來大做文章。在前一陣子我被嚇了好大一跳,因為引用他演講裡的話,並且(面容悲悽語音深切地表示)也願意「站在雞蛋這一邊」的,竟出現了失意的政客,和商場上落寞的生意人。
這一「雞蛋與高牆」的論點絕對夠「國際化」通用,也絕對超脫任何一個族群文化的色調,精彩至極。但更精彩的,引用村上的話的人似乎沒仔細讀過這篇演講的全文,錯把「站在雞蛋這一邊」當成是<唐.吉軻德>式的悲情英雄、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情節,也就讓不學無術的政黨爭鬥與生意人嘴臉變得有點好笑了。
首先,村上在演講開場時先強調他是「習於說謊」的小說家,但是那天會是他少數願意說實話的時候。引用天下雜誌的翻譯,村上是這樣說的:
「今天我以一名小說家的身分來到耶路撒冷。而小說家,正是所謂的職業謊言製造者。
當然,不只小說家會說謊。眾所周知,政治人物也會說謊。外交官、將軍、二手車業務員、屠夫和建築師亦不例外。但是小說家的謊言和其他人不同。沒有人會責怪小說家說謊不道德。相反地,小說家愈努力說謊,把謊言說得愈大愈好,大眾和評論家反而愈讚賞他。為什麼?
今天,我不打算說謊 。」
哇哇哇…我還真心希望看到、聽到那些政客、生意人承認說他們一直在努力說謊,把謊言說得愈大愈好,這樣新聞記者和名嘴才反而會讚賞他;但是,他們今天不打算說謊,然後在雞蛋和高牆之間選擇,永遠站在雞蛋這一邊。
別鬧了。
另外的重點,大家都知道雞蛋代表的是什麼,但是,「高牆」是什麼意思?
我再引用天下雜誌翻譯的村上的原話:
「『以卵擊石,在高大堅硬的牆和雞蛋之間,我永遠站在雞蛋那方。』
無論高牆是多麼正確,雞蛋是多麼地錯誤,我永遠站在雞蛋這邊。
誰是誰非,自有他人、時間、歷史來定論。但若小說家無論何種原因,寫出站在高牆這方的作品,這作品豈有任何價值可言?
……
我們都是獨一無二,裝在脆弱外殼中的靈魂。你我也或多或少,都必須面對一堵名為「體制」的高牆。體制照理應該保護我們,但有時它卻殘殺我們,或迫使我們冷酷、有效率、系統化地殘殺別人。」
村上春樹的話太精彩了,精彩到讓不明究理的胡亂引用的人重重打了自己一巴掌而不自知。
痛快、痛快!
政黨企圖操控群眾集體行為、集體思考的遊戲,不管怎麼悲情壯烈,也不管說話表態的政客個人多麼不願意承認,那就是牧民愚民、築牆框架來操控管理脆弱個人的「體制」;資本社會的金錢權利玩意兒,不管立場是多麼正義凜然,不管目標是多麼超然多麼偉大,終究還是追求利潤、將每個小小個人貼標成「消費者」、「客戶」、「投資人」、「員工」的「操作系統」。高牆、體制、系統,有別於脆弱的雞蛋,因為每一個必須被高度重視,獨一無二的靈魂個體,是如此地特別、如此地不同,有跨越高牆體制系統的尊嚴,更有超過體制系統高強所能定義的獨特性。
沒有讀書胡亂說話的人,不管你有多少粉絲、多少追尋群眾、多大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我不想笑,我只會哭泣,我很脆弱,請你離我遠一點。
人畢竟是高度社會化的生物,或許再怎麼樣也沒有辦法脫離現實,當一個「反社會」「反政府」的理想主義者更是脆弱如雞蛋的芸芸眾生不敢想不敢做的。話雖如此,只要身在群體社會但是心卻維持獨立清醒,避免將自己的對錯、好惡、美醜…等判斷、品味交給群體、交給系統、交給體制去幫你決定,單一的個人永遠是不能被歸類、不能被貼上標籤、不能被取代,因其獨特而完美的。
某些產品、品牌走出自己的路,擁有自己獨特的質感、品味、價值和目標願景。觸摸這些產品品牌的旁人對於這些東西來自哪個地域、呼吸了哪裡的空氣、浸潤了哪裡的水,只會覺得那是組成這個產品、品牌的內在一小部份,可能無關緊要、可能加分加成、可能小遺憾成缺陷美…總之,這個產品、品牌是他(她)自己。
單一個體的人不夠強大,孤獨脆弱時,不管怎樣武裝保護自己也只能是無法與牆壁抗衡的雞蛋。但是,你還是你,我還是我,別人還是別人。
不管你我他說的是什麼語言,有什麼樣的頭髮眼球皮膚顏色,住在哪裡,擁有什麼樣的家庭、什麼樣的事業,我真切相信每一個單一靈魂都足夠偉大,偉大到不能被定義、不能被歸檔存放,偉大到你、我、他的周圍一切,都能夠因為你、因為我、因為他,而更加真實良善美好。
只要是獨一無二的,就是不可取代的,這個單一不可取代的美好,才是人生的真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